主耶稣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本站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4064|回复: 3

你还在报怨吗

  [复制链接]

163

主题

631

帖子

6986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6
发表于 2023-2-19 04:02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归献 于 2024-8-10 17:36 编辑

  你 还 在 抱 怨 吗
             四川  归献
     经文:“弟兄们,你们不要彼此埋怨,免得受审判。看哪,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。”(雅各书5: 9 和合本),“弟兄们,不要彼此抱怨,免得你们受审判。看哪,审判的主已经站在门前了。”(雅各书 5: 9 新译本)
    对于基督徒来说,我们通常强调信心的重要性,因为使徒保罗曾说过:“你们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着信;这并不是出于自己,乃是神所赐的;也不是出于行为,免得有人自夸。”(弗2: 8-9 )然而并非是行为不重要,《雅各书》正是论到了信心与行为的统一: 在本书中雅各不断强调真正的信仰是在具体生活中彰显信心的行为, 而不是单单口头上承认。因此圣徒生命的样式正是衡量自身信仰状态的尺度。真正的信心具有改变人的人格与行为的能力, 因此身为圣徒若没有与之相称的实践行为, 等于暴露自己的信心是虚假的。就此节经文的提醒关于不可报怨或埋怨的教训,则是需要我们好好领悟这方面的属灵意义。
     以上是两种版本的圣经翻译,区别主要在 “抱怨” 和 “埋怨” 这两个词,不过通过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反而是意义更加丰富,我们也更能明白其中的教训:
    一、“报怨” 与 “埋怨” 的释义
     “抱怨” 一词,基本解释是对所怨恨的人作出的反应,很有意思的是 “抱怨” 的近义词有一大堆:挟恨、埋怨、怀恨、诉苦、怨恨、怨言牢骚、衔恨等等,很显然这些都是带着负面情绪的词,当然给人带来的是负能量。
     我们再来看一看对 “埋怨” 的解释:埋怨,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。当在埋怨的时候,表示已经认可矛盾暂且放下后的 “姑且不论” 的 “报怨” 之言,就是要将 “怨” “埋” 下的意思。不是是非与对错的认可,而是提出并不过多计较而已;不是泯灭,而是 “埋怨” 而已;埋下怨恨,会发芽,到了一定时候,可能会重新提起旧怨的。所以埋怨是指 “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” 的在一定程度上理解、接受后且先不计较的情绪发泄与指责。同样是一种负面的情绪,只是待时机发着而已。
     所以 “抱怨” 与 “埋怨” 都是不好的,在我们与人相处当中要努力避免这种情绪的产生才对。
      二、“抱怨” 与 “埋怨” 的危害
     人有抱怨的习惯,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。夫妻相互抱怨,能永久恩爱吗?儿女对父母抱怨,父母会甘心情愿付出爱吗?下属对上司抱怨,上司会欣赏这样的人吗?抱怨之害,尤有甚者,列举如下:
      1、抱怨是丧志之始:
     人一旦心中满怀怨恨,所谓怨天尤人,总觉得世间不公平,觉得天下人都对不起自己,这就是人生危险的讯号。因为你对社会的热情不够,对人生的际遇认识不清,对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,对自己的获得有所不满,因此忿忿不平,怀忧丧志,人生从此一蹶不振。
     2、抱怨是结仇之源:
     抱怨绝对不能获得欢喜,你抱怨人家一分,别人回给你的可能是加倍的排斥。合伙人本来是共同打拼,但你总抱怨对方的不足,难道对方就会满意、钦佩你吗?语云 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,相同的,“怨人者,人恒怨之”。
      3、抱怨是败德之行:
     人一旦有了抱怨,情绪一定非常恶劣,就借酒浇愁。有的人甚至 “一不做,二不休”,因为对家庭抱怨多,他干脆不回家,整日徘徊在酒廊舞厅里;因为对公司有很多不满,他可以请假出游,甚至泄露机密,使公司受到损失。抱怨的结果,可能对方损失有限,但自己则有更大的败德之行。例如抱怨父母者,成了不孝儿女;抱怨朋友者,最后反目成仇;抱怨同事者,明争暗斗。种种败德的行为,都由于抱怨而产生,殊为可怕。
     4、抱怨是犯罪之因:
     世上很多的打斗、毁坏、嗔杀等行为,都是因为抱怨而起,所以抱怨是犯罪之因。一个人如果时时心存善念,纵使受了委屈,被人欺负,只要自己有修养,稍加忍耐,也就过去了。假如感到利益不均,或者为人所侵占,也不能为了虚浮的财利,造成难以弥补的冤仇、犯罪,最后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。
      因此,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头,自己应该立刻有所警觉,自己要懂得回心反省。
      抱怨听得多,容易伤害人脑。国外的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进行研究,发现对一些面临各种刺激(包括长时间的抱怨)的人,进行大脑活动分析后发现时发现: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,如果让它听到了太多负面信息,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。更糟糕的是,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。
      出现这样的原因,是因为情绪有一定的感染性,在听到抱怨与牢骚时,我们在大脑中会容易出现共鸣,从而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,导致影响大脑的思维。一个情绪不好的人,不仅自己身体也不好,同时影响到个人与神的关系,更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,伤害教会当中肢体之间的和睦关系。
       三、“抱怨” 与 “埋怨” 的警戒
      “弟兄们,你们不要彼此埋怨,免得受审判”。“弟兄们”:表明了作为长老的雅各对弟兄姊妹爱心的劝勉和期待,重要的是他的警戒。抱怨与埋怨在教会生活中也常常出现,但他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。
     “不要彼此埋怨”。“不要” 是一种命令的语气,是要人必须遵守的事情,否则就有不好的结果; “彼此埋怨” 乃是在肢体生活中没有忍耐的记号,也是缺乏爱心的表现。埋怨人的,就是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爱心,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满,但却忘记了自己应该对别人有爱心;所以我们也要有爱心的忍耐,才能使我们与弟兄有和睦的生活。
     “免得受审判”。事情出错时,我们很容易怪责别人连累了我们(参创3:11-13)。推卸责任比自己承担要轻松,但却具有破坏性并得罪神。在批评别人的过失之前,要记得审判之主耶稣基督将会逐一审问我们(参太7:1-5;25:31-46),祂不会让我们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就算了。可见彼此埋怨是要受神审判的罪。特别在教会受试炼时的彼此埋怨,更是只能增加彼此的痛苦,削减教会属灵的能力罢了。一个随便便把招致受苦或损失的责任归罪于别人,而不敬畏神的人,总是难逃公义之神的审判的。因为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,埋怨也不等于解决了问题。所以我们当禁止内心的痛苦, 呻吟叹息, 从内心把一切问题交托主。
      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:“找准一个伟大目标,让自己为之委身; 要成为一股清新健康的自然力量,而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、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,也不要一副病怏怏、怨天尤人的样子,成天只会抱怨全世界并不能使你快乐。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工作:我认为,我的生命属于这个群体,只要我还活着,就要尽我所能地为它服务,这是我的信念。我想在我有生之年穷尽自己生命的一切,因为我越勤奋工作,我就生活得越丰富。生命对我来说,绝不只是一截短小的蜡烛。生命是一支暂时停留在我手中的熊熊火炬,我要尽量把它烧旺,然后再传给将来的世代。
      四、“抱怨” 与 “埋怨” 的提醒
     “看哪,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”。“看哪”:更是提醒我们当注意了,要儆醒了,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彼此埋怨了,那要再来的是一位审判的主,不是拯救的主。“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” 这句话有两方面的意思,一方面是指,主是审判信徒的主,祂既已 “站在门前了”,对我们是一种催逼,我们就不可彼此埋怨,而应存忍耐敬畏的心,儆醒等候度余下的光阴,准备着一切的生活行事,在那日向主交帐;另一方面,是指主是审判万人的主,祂既已快来施行赏罚与报应(启22:12),那么,我们纵然暂受试炼,也该忍耐,因为再过一点时候,那要来的就来了。虽然我们还时时遇到很多挑战,但“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。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。”(太10: 22 )
      老爱抱怨,看似因为遇到了很多麻烦,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,那么将会越抱怨麻烦越多。所以 “不要彼此埋怨”,这 虽然是一门难学的功课,但是一门我们不得不学好的功课,因为这是一门蒙福的功课。愿主保守我们。阿们!
     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们:谢谢你对释经类讲章的阅读!此类讲章其特点是不放过所选经文的每个字、每个词、每一句话,去挖掘经文背后的意思,是对释经思维的训练,这不是知识性的,乃是一种能力的掌握;就是怎样把圣经读懂,读得更有味道与意义,更能明白其属灵的意义。若有愿意加本人好友的(微信号13398373618),务必留下实名方可,不愿留实名的,请不必加我。欢迎转发!主恩同在!阿们!
     欢迎申请会员加入本网站, http://sjjd.zhuyesu.cn  《释经讲道侍奉 》  专栏, 可免费阅读每周一篇原创释经类灵修讲章。

163

主题

631

帖子

6986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6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2-19 04:02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 老爱抱怨,看似因为遇到了很多麻烦,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,那么将会越抱怨麻烦越多。所以 “不要彼此埋怨”,这 虽然是一门难学的功课,但是一门我们不得不学好的功课,因为这是一门蒙福的功课。愿主保守我们。阿们!
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们:谢谢你对释经类讲章的阅读!欢迎转发!

163

主题

631

帖子

6986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6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2-21 11:40:1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归献 于 2023-2-22 07:16 编辑

彼此报怨,其实就是彼此消耗,彼此受害,所以要切忌。

163

主题

631

帖子

6986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6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3-15 08:39:2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转给爱抱怨的人吧!少抱怨常感恩多好!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主耶稣网 ( 蜀ICP备11003724号-16 )

GMT+8, 2025-5-11 06:15 , Processed in 1.250000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